实验室必备:高压灭菌前,玻璃器皿的清洗处理全攻略!

在实验室中,玻璃器皿的清洁程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。一根看似干净的试管可能残留着上次实验的微生物,一个新启封的烧瓶表面也可能带有生产杂质。这些隐患使得高压灭菌前的彻底清洁尤为关键—不仅确保灭菌效果,更能有效防止潜在污染,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防线。

一、初步清洗

去除残留物:首先,将玻璃器皿上的残留物尽量倒掉或刮掉。对于难以去除的残留物,可以使用适当的化学试剂进行浸泡或溶解。

例如,对于油脂类残留,可以使用碱性溶液浸泡;对于蛋白质类残留,可以使用酶溶液浸泡。

浸泡:将器皿浸泡在含有洗涤剂的温水中,水温一般控制在40-50℃,浸泡时间根据器皿的污染程度而定,一般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。浸泡可以软化污垢,使其更容易被清洗掉。

二、刷洗

选择合适的刷子:根据器皿的形状和大小,选择合适的刷子。刷子的毛要软硬适中,太硬会刮伤玻璃表面,太软则清洗效果不佳。

刷洗方法:用刷子蘸取洗涤剂,仔细刷洗器皿的内外表面。注意要刷洗到器皿的每一个角落,尤其是瓶口、瓶底、瓶壁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。刷洗时要用力均匀,避免刮伤玻璃。

三、冲洗

自来水冲洗: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器皿,将洗涤剂和污垢冲洗干净。冲洗时要确保水流能够到达器皿的每一个部位,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3分钟。

纯化水冲洗:为了进一步确保器皿的清洁,可以使用纯化水进行最后的冲洗。纯化水冲洗可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和离子,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。

四、干燥

倒置晾干:将清洗干净的器皿倒置在干净的架子上,让水分自然沥干。这种方法简单方便,但需要较长的时间。

烘干:如果时间紧迫,可以将器皿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。烘箱温度一般控制在100-120℃,烘干时间根据器皿的大小和数量而定,一般为1-2小时。

五、包装

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:根据器皿的大小和形状,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。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牛皮纸、铝箔纸、专用灭菌袋等。包装材料要能够耐受高温高压,且不会释放有害物质。

包装方法:将干燥后的器皿放入包装材料中,密封包装。包装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拥挤,以免影响灭菌效果。同时,要在包装上注明物品名称、灭菌日期等信息,方便后续使用和管理。

六、灭菌

装载:将包装好的器皿放入高压灭菌器中,注意不要超过灭菌器的装载量,以免影响灭菌效果。

灭菌参数:根据器皿的材质和污染程度,设定合适的灭菌参数。一般实验室常用的灭菌参数为:温度121℃,时间15-30分钟。

冷却:灭菌结束后,等待灭菌器自然冷却至安全温度,再打开灭菌器取出器皿。避免突然冷却导致器皿破裂。

七、注意事项

个人防护:在整个清洗和处理过程中,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,如实验服、手套、护目镜等,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受伤。

避免交叉污染:清洗和处理过程中,要避免不同器皿之间的交叉污染。对于曾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,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。

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清洗和处理设备的性能,确保其正常运行。对于清洗剂和消毒剂,要定期更换,避免其失效。

搞定这些步骤,你的玻璃器皿就能”焕然一新”,实验数据也会更靠谱!如果觉得有用,别忘了点赞收藏,分享给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哦~

Awesome! Share to:

安全快速消灭有害微生物

致微将为您提供高性能的仪器,全方位的服务和专业的灭菌方案。